时间: 2025-02-01 19:12:49 | 作者: 办公柜类
作为全球最主要的办公椅产地,中国自己的办公椅品牌在全球市场上还是,但通过电商这样的新渠道,中国品牌正在走出国门
38岁的罗慧平最近常常周旋在自己公司的生产部门、国内和海外销售部门以及各个电子商务平台之间。3月初的一个傍晚,他刚刚在佛山的办公室里和国内某电子商务平台家居品类负责人结束了一个长达两小时的电话会议,苦笑着说:“最近欠货太多,刚刚被训了一番,过阵子要去京城拜拜码头。”
十几年前,罗慧平跟着哥哥罗慧明一起从老家江西赣州到广东打拼。2009年,已经有了一定积蓄和人脉的哥哥罗慧明出资创立了西昊家具有限公司,主要营业产品是办公椅,主攻线上市场。经过十几年的打拼,他们现在是中国办公椅行业第一梯队的成员,年销售额超过8亿元。在国内,他们是线上渠道数一数二的企业;在海外市场,他们的产品也在亚马逊这样的平台上名列前茅,是亚马逊欧洲站点的Best Seller(最佳卖家),还在2019年获得了亚马逊最具全球视野卖家奖。
在公司走上正轨后,罗慧平这两年代替哥哥成为公司最主要的业务负责人。从2020年开始,随着新冠疫情的暴发,他没想到公司的订单在极短的时间内翻了一番,尤其是海外市场突然迎来了一波暴发,这让公司的业绩有了飞速提升。过去一年,他们在海外市场的营收增加了200%。
罗慧平自己判断这与疫情期间海外兴起的居家办公潮有关,“很多人都想到自己家里也需要一把好的办公椅”。当然不仅是他们,“去年,佛山整个南海区的家具行业都是爆单的,订单特别多”。南海区家具行业协会秘书长李云也这样告诉本刊。根据她的了解,其中一部分企业的订单在年初时就排到了5月。可对罗慧平来说,这种迅猛的发展也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生产压力。“其实这一年多,我们从人员到供应链再到场地,全部都很紧张。”
罗慧平十几年前跟着哥哥来到珠三角打拼,现在他们的办公椅在国内外线上市场都很有竞争力
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的“招工难”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碰上疫情这个“黑天鹅”,更是雪上加霜。东北人潘国亮现在是当地一家办公椅制造厂的老板,他的工厂专门为西昊做代工。他告诉我说,去年过完年开始复工时,他的工厂只回来了不到三成的员工,不得已之下,潘国亮动用了线上线下所有的招工渠道,结果惨不忍睹,只招到了两三个人,而这样的一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4月初武汉解封。
与此相比,场地的原因更棘手。见面第一天,罗慧平开车载我们到他分布在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的几个厂区去转转。一路上,窗外都是各式各样运货的大卡车和密密麻麻高矮不一的工厂。当我们的车在一个路口,被转弯笨拙的大卡车堵住了去路时,罗慧平向我们抱怨现在佛山的地租越来越贵,他们想要从政府手上批下来一块地有多困难,即使他们已是这个中国百强镇纳税前五名的企业了。
“政府更喜欢那一些高科技企业。”罗慧平说。但从数据分析来看,家具行业仍是九江镇甚至南海区和佛山市举足轻重的产业。李云告诉本刊,整个南海区有大大小小3000多家家具制造企业,光九江镇就有1300家左右。这几千家家具制造企业就隐藏在那些公路旁不起眼的厂房里,悄悄让这里成为中国财富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有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作为制造业强区的佛山市南海区,泛家居产业有着坚实的产业基础,2019年的工业产值超过300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1/3以上。
但因为整个珠三角地区发展制造业的历史太过悠久,现在想在那里找到未经工业开发的土地的确是极难的事情。罗慧平和公司的管理人员,目前都在一座拥有近30年历史的4层传统工厂顶楼办公,内部没有太多互联网公司式的花哨模样,墙壁和楼梯都是未经装饰的水泥面。每层楼的挑高都有5米以上,下面三层就是他们自己的工厂和仓库。这栋楼位于一个小型工业园区内,园区内还有几栋紧密排列的相似建筑,外表全都具有年代感。罗慧平看着对面那家工厂很无奈地笑着说:“我们从始至终想把对面那栋楼也租下来,可我们想着让人家搬走,人家也想让我们搬走呢。”
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张,他们不得不每隔几年就在附近寻找新的生产厂区,于是他们在方圆5公里的范围内有了4个生产厂区。每一个厂区都和总部的样子差不多,大概有三四层楼,每层四五千平方米,就是由钢筋水泥搭建起的空旷空间,里面摆满了机器和流水线,充斥着机器制造的轰鸣声,工人们都戴着口罩沉默地在流水线上进行着自己的任务。
西昊的制造部总监熊伟。对于入行门槛极低的办公椅行业来说,产品质量仍然是公司发展的基石
但这样还不够。去年,他们将自己的“外协厂”从过去的2家大幅度的增加到了8家。在珠三角,外协厂这种模式被当地人运用得非常成熟,这种工厂就像一个只接一个企业订单的“富士康”,他们只为某一个企业生产,潘国亮的工厂就是西昊的一家外协厂。“咱们提供所有的原材料,它来帮我们加工组装成成品。”罗慧平说。这种模式既减轻了他们的管理成本,也能让他们掌控自己的产品质量。
重庆人牟乔是去年5月开始与西昊合作的。那时他刚刚结束了在缅甸的漂泊,回国在珠三角地区打工,恰逢西昊公司来自海外的订单爆发式增长,罗慧平找到了牟乔,两人之前就是朋友,罗慧平告诉他自己能给他提供稳定的订单,需要他来办个工厂做生产。牟乔觉得这是个机会,就投入了自己大部分积蓄搞起了办公椅加工厂。事实上这是个正确的选择,仅这大半年内,牟乔的工厂就更换了3个生产场地,从5月份16个人1600平方米,变成8月的30个人2800平方米,再到今年1月再次扩张到75个人4500平方米,“每一次都是订单量很快就超过了我们的场地和生产条件,不得不赶紧换地方”。
需要他来办个工厂做生产。牟乔觉得这是个机会,就投入了自己大部分积蓄搞起了办公椅加工厂。事实上这是个正确的选择,仅这大半年内,牟乔的工厂就更换了3个生产场地,从5月份16个人1600平方米,变成8月的30个人2800平方米,再到今年1月再次扩张到75个人4500平方米,“每一次都是订单量很快就超过了我们的场地和生产条件,不得不赶紧换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