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6-20 11:00:13 | 作者: 工程案例
“人的身体永远都不可能静止、不会安分。好的椅子应该能够允许人们在它上面自由调整姿势,并保持血液的长期流畅。椅子,坐上去舒适才算数”,椅子大师Hans J. Wegner在描述心仪座椅时说道。集聚了材质、线条、造型、工艺等设计元素的座椅,在居家生活中已频频出现,成为不可或缺的日用品。然而放眼城市公共空间,公共座椅的存在也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随着设计的更新迭代,人们早已不再满足于它基本的实用功能。
早在2022年的杭州,座椅的故事已悄然开始抒写,历经一年多的时间,“Let’s Sit & Talk”公共座椅设计评选从广泛征集到评审,再以成果展览、颁奖典礼及专场论坛落下帷幕。
入围“Let’s Sit & Talk”公共座椅设计评选展的九组个性作品,在杭州嘉里中心一层中庭进行落地展出
由嘉里建设集团推动创立的Kerry Lab联合中国美术学院发起了“Let’s Sit & Talk”公共座椅设计评选项目,并邀请中国美术学院学生以杭州嘉里中心(Hangzhou Kerry Centre)公共空间为灵感设计公共座椅,希望借此探讨人与座椅、空间与社会的关系。评选由《卷宗Wallpaper*》、华生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嘉里建设集团、杭州嘉里中心、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产业与图景研究所组成评审团,在经过严格筛选之后,共有九组作品入围。它们已在六月初始于杭州嘉里中心一层以公开展览的形式展出,再由评审团结合公众投票意见,进一步评选出最终可商业化的创意作品。
“Let’s Sit & Talk”展览现场围合成为两个圆形对话框,人们漫游其中进行着思想与创意的交流
在本次入围的九件公共座椅设计中,有三件最终斩获了最佳创意与创意设计的奖项。
获得最佳创意的《Cloud Made》把云朵视为生活中引人驻足的“膨胀物”,将座椅设计与云的形态相结合,让疲于奔波的城市中人能够在忙碌之余感受蓝天白云。尤为特别的是,设计中还添加了可以反射光线的镜面元素,让使用者在飘飘然间变成了王小波笔下半明半暗的云;摘得同类奖项的还有作品《花间鱼》,它的座椅形态犹如西湖湖水荡漾开来的波纹,配合“青冥、唇脂、雨垂、苍葭、桑蕾”五个中国传统色,犹如漂浮于西湖名景花港观鱼上的岛屿。座椅本身还具有DIY属性,使用者能够准确的通过需求和喜好灵活组合,这点也让作品在展览期间颇受关注;而获得创意设计的《角度宣言》则更注重座椅模块自由拼搭后的沉浸式体验。座椅上设置的二维码、建模动画等细节,不仅开拓了座椅原先的使用功能,也用交互式设计再次点明了“Let’s Sit & Talk”的主旨。
滑动查看,本次获得创意设计与最佳创意的三件作品海报,《角度宣言》、《花间鱼》、《Cloud Made》
6月24日,“Let’s Sit & Talk”公共座椅评选专场论坛同步启幕,让杭州嘉里中心一层中庭又一次迎来人潮。整场论坛由《卷宗Wallpaper*》主编郭嘉铖主持,以“公共座椅与城市温度”为主题,在与公众共同见证九组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优秀作品同时,携手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建明,工业设计师、neooold发起人陈旻以及嘉里建设(中国)战略项目市场总经理王芸蕾共同畅谈公共设计的价值和未来,以及关于“座椅设计”的有趣话题。
专场论坛以“公共座椅与城市温度”为主题,由《卷宗Wallpaper*》主编郭嘉铖主持,携手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建明,工业设计师、neooold发起人陈旻以及嘉里建设(中国)战略项目市场总经理王芸蕾共同畅谈
“因为椅子其实是很重要的时代见证者,它们能代表一个特定时代背后的设计脉络,一个特定时代的潮流精神和一个划时代的想法。它更像是一面镜子,反映了那个时代背后的生产技艺,以及我相信没有一点其它一个日常物件,会像它那样具有多面性。”主持人郭嘉铖提到,《卷宗Wallpaper*》作为一个设计媒体,始终在关注、了解、严肃报道设计,并致力于推进中国设计进程。此番杭州嘉里中心的座椅征集正是一个契机,通过九组个性设计的呈现,我们意识到,设计师们关于公共座椅可能性的探索,是对未来的大胆设想,也是对设计永无止境的追求。
设计师们常常把创造一把绝佳座椅视为表达自身设计哲学的出口,并为此前仆后继、热情不减。在某一些程度上,是他们让那些结合了美观度、人体工学与耐用性的座椅,承担起了故事叙述者的角色,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为背后的创造者们发声。
陈旻聊起了他在学生时代,教授于第一堂课当中讲到的乌尔姆凳。它仅仅由三块木板及一根横杆制作而成,简洁得无法再去除任何部件。但它却不仅仅承担了坐凳的妙用,还能作为床头柜或倒转过来当做提篮使用,还可以通过组合成为超市里的货架……设计不止于表面,他对此印象深刻。
这也在后来催生出了陈旻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杭州凳。它以16层纤薄的竹制胶合板为主体,弯曲成拱形的竹充分的发挥出了材料本身的韧性,成品诞生后也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应,这是他没有料想到的。来到这次论坛的举办地杭州嘉里中心,陈旻也随即观察起周围的空间:“它是一个商业综合体,其实承载了很多城市人日常生活的不一样的需求,所以在这个空间内的公共座椅的确是很重要的命题,我期待看见的是,在公共座椅的设计中出现讨论人与人之间互动关系的作品。”
研究城市色彩的学者、嘉宾,同时也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建明对此表示了赞同,他认为设计师是察觉缺陷、改造问题,创造新物种、新环境的中坚力量。在整个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设计师起到了灵魂和引领的作用。他对未来的设计师们寄予了厚望。
“Let’s Sit & Talk”公共座椅评选位于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的评选现场
面对在这次筛选中脱颖而出的九组学生作品,王芸蕾赞赏了创作者们可贵的想象力。回归到运营层面,设计必须要考虑它的公共性和传播性。杭州嘉里中心毗邻西湖,作为杭州的城市会客厅,每年商场都接待了超过1000万,来自不一样的地区、文化背景的人流。在这样的情况下,空间一定要具有极高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才能使得更多人愿意在此驻留。
“商场没有座椅人会走,但是座椅太多,整个商业动线就会被打乱。如今我们能看到很多公共座椅的设计,往往会与艺术紧密结合。因为它产出的不只是一个座椅,更像是一个公共的艺术装置。”王芸蕾说道。
她以2019年在伦敦设计节上出现的波形木构装置“请落座”为例,讲述了好设计能够自由游走于艺术和实用手工艺品之间的可能性。“人可以坐在上面,可以穿梭其中。既有一个人平躺的位置,也有两个人并肩而坐的空间,它的外形与网络传播层面做了很好的结合。”
在活动当日的论坛中,三位嘉宾与主持人从探讨各自对设计的理解,延伸到设计之于空间的重要性。我们大家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人”这一主体在设计中起到的不可替代作用。如同设计师使用中国元素呈现内心哲学性的思考一般,情感永远是好设计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
论坛结束后,在“Let’s Sit & Talk”颁奖典礼现场,诸位嘉宾也为获得入围奖、最佳创意、创意设计的参赛者们颁发证书及奖品,助力年轻设计师们在今后的道路上一路攀登与创造。此外,位于杭州嘉里中心中庭的公共座椅成果展示至7月2日,来往商场的顾客驻足观赏,感受此次公共座椅命题带来的思考与创意。
“Let’s Sit & Talk”公共座椅评选专业评审与入围、获奖学生们合影
“Let’s Sit & Talk”公共座椅评选完成了一次与公众的互动探讨。在活动完满落幕后,由嘉里建设集团发起的Kerry Lab还将持续举办征集评选、学术策展、工作坊、讲座论坛等活动,挖掘更多富有创造力的年轻艺术家群体,并为其提供更优质的孵化环境与创作平台。
在推动艺术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上,Kerry Lab也将不断发力,期待与公众一同探索更美好的生活形态,让艺术回归生活。